在口腔医学的精妙世界里,李鹏博士以其对细节的执着追求和大医学理念的深刻理解,成为了这一领域的佼佼者。从一名对口腔医学知之甚少的少年,到如今咬合重建与多学科联合治疗的专家,让我们一同去探寻李鹏博士笃行不倦的医学之路。
李鹏
成都瑞泰口腔医院常务副院长
中华口腔医学会老年专委会委员
中华口腔医学会社区医学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口腔分会行业评价专家
四川省口腔医学会常务理事
四川省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博士 副主任医师
四川省口腔医学会激光专委会委员
四川省口腔医学会美学专委会常委
ICOl fellow(国际口腔种植医师学会)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重庆医学》编委
专业擅长:多学科联合诊疗专家,擅长运用数字化美学设计、CADCAM嵌体,全瓷美学修复技术进行美学微笑重建:善于利用软硬组织增量技术解决美学区种植,无牙颌及严重骨缺损的功能重建:多学科联合诊疗解决咬合问题及美学问题。
锤炼与奠基:医学之路启航
李鹏博士的口腔医学之路始于一个少年偶然的选择。20多年前,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他对口腔医学并无深刻理解,只是单纯地为了进入心仪的第四军医大学而选择了这一专业。然而,正是这个不经意的选择,为他日后成为口腔医学领域的佼佼者奠定了基础。
本科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云南边疆的基层医院。除了需要克服当地落后院校几十年的医疗水平做好专业工作,李鹏院长还有许多专业之外“打杂”的工作需要完成。“洗片子、配显影液、做技工、承担军事任务、到边防巡诊、深入农村做义诊”都是他工作的一部分。
正是这些看似与口腔医学不直接相关的琐碎经历,让他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塑造了他日后的行医和做事原则——做好每一件小事,好的结果会自然呈现。在艰苦、粗犷的临床环境中成长起来,也为他日后大开大合的大医学理念形成奠定了基础。
专注细节:做好每件小事
细节决定成败,并非一句空话。在医学中,细节尤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个小的疏忽或遗漏,可能导致治疗失败,对小问题的关注,也能让一次诊疗更成功。李鹏博士在临床工作中始终秉持着“专注细节”的理念。他相信,只有把小事情做好,才能在大事情上取得成功。
在李鹏博士的患者中,有一位40岁的女性。这位女士多年前做过牙冠,如今出现问题,无法再继续使用。虽然主诉是想重新做牙冠,但在检查过程中,李鹏博士发现了一个细节——女士说话时有“嗡嗡”声,于是便多聊了一下。就是这多聊一下,聊出了主诉背后的问题。原来女士是隐形腭裂,虽然小时候做过手术封闭了腭裂,但腭裂的患者,通常存在上颚宽度不足的问题,相当于后牙是反颌的状态。这也是上一次修复出问题的原因。出于年龄、不同治疗方式的远期效果等综合考虑,李鹏博士在缺牙侧采用倾斜种植体的方式,保证了后牙的咬合,另一侧,则采用偏颊侧的颊颌贴面的方式,达到正常的覆合覆盖。最终的修复效果,女士十分满意,感慨自己再也不会咬到腮帮子了。后来女士的儿子也因遗传性的上颚发育不足问题,前来就诊,让孩子未来避免了遗传因素导致的不良咬合。
完美治疗结果的背后,是李鹏博士对细节的敏锐观察,对整体治疗方案的胸有成竹。关注细节,发现细节背后的问题,并有能力解决问题,恰是一名医生专业精神的最佳展现。
不止于细节:咬合问题多小心都不为过
关注细节是成为一名优秀医生的基础,但仅有细节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开阔的视野、多学科融合的思维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李鹏博士认为,专注细节固然没有错,但一名真正的好医生,应该不止是“匠人”,大开大合的医学观念同样重要。
以咬合重建为例,李鹏博士认为,做好咬合重建,首先需要的便是医生大开大合的医学观念,咬合不止存在于口腔修复领域,种植、正畸等都事关咬合。正是因为咬合如此重要,因此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也严重得多。正如李鹏博士所言:如果医生缺乏咬合概念,就容易给患者造成很大干扰。多年前,他就曾成功解决过一例因医生缺乏咬合概念而造成的医源性开合问题。
这是一位后牙做了连冠修复的女士,从戴上牙冠开始,女士就开始感觉睡眠不好,难受。在李鹏博士开始为她治疗时,这种状况已经持续了五六年。检查后,李鹏博士发现问题就出在修复过程中忽视了咬合。但女士一开始并不信任李鹏博士,更不接受拆除不良修复、拔掉智齿种牙的治疗方案。于是,李鹏博士先多次对咬合高点进行调整,最终帮助牙齿恢复到了正常咬合关系。在获取信任后,按照原计划进行了治疗。如今10多年过去了,女士的牙齿一直状况良好。
解决好咬合问题,既需要做好每一个细节,更需要不止专注于细节,而能以更全面的多学科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只有如此,才能在医疗实践中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
图:李鹏博士与Jina老师合影(Jina是咬合为基础的正畸RW理念的践行者)
持续学习:多换个角度看问题
尽管一开始,李鹏博士也曾因部队基层医院工作的琐碎与枯燥而沮丧过,但他很快调整了心态,多年来始终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中华口腔医学会老年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口腔医学会美学专委会常委、《重庆医学》编委……每一个沉甸甸的荣誉和头衔,都是他持续学习与专业的见证。
持续学习,是李鹏博士多年行医生涯中的重要习惯之一。“如果一个医生不会继续学习,他就会持续落后”,所以对于学习的态度,他始终open又谦逊。他认为,在某一方面总有比自己做得优秀的医生,一方面积极学习,另一方面,寻求合作,利用好他人的优势,对于自我的成长和成就都会大有裨益。
李鹏博士对口腔医学的看法总是显得清醒又特别。如果说他与别的医生不同,那一定是他身上那种理性的、思辨的医学哲学思想。时时处处,他都能带给我们新的视角,新的启发。他说自己一贯的学习方法便是:多换个角度看问题。
从不同的领域、角度看问题,你才能看明白当下的每一次成功与失败,不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在专业上日渐精益。而“角度”正是从一次次的持续学习和思考中逐渐获得的。在学习种植牙技术时,李鹏博士为自己额外增加了半年牙周课程。在他看来,口腔种植看似门槛比较低,但种上很简单,种好却并非易事。
每一位医生,不可避免地会被自己最初的学科所局限。如果视野只在一个特别狭小的范围内,对患者做出的建议可能不够完美,所以一定要有多学科的思维。一颗简单的种植牙,涉及的知识包括口腔外科、口腔修复、口腔内科等等,对医生能力的要求是全方位的。一名优秀的种植医生,需要跳出“种牙”动作本身,以口腔健康的全局视角去对待每一次看似简单的种植,才能带给患者更好的治疗效果。每一位优秀的医生,低头做事的同时,都应时刻不忘抬头仰望星空。
不做过分的事:复杂问题简单处理
打心底里,李鹏博士对医疗心存敬畏。因此,他多年来的行医准则是:不做过分的事,复杂问题简单处理。“我们的临床治疗原则是这样的,对患者的治疗先是无创,然后是微创、有创,能够无创的解决问题是最好的。从最微小的创伤开始,循序渐进。 ”李鹏博士如是说。他不建议医生为了追求完美病例,而让患者以身试险。
也正是出于对医疗的敬畏,李鹏博士在加入民营口腔医疗机构时,把尊重医生、尊重医疗本质的机构放在了选项中。瑞泰口腔就这样进入他的选项,并最终被选中。尽管同瑞泰并肩走过的日子不算长,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李鹏博士将继续以他的专业与大爱,为口腔医学的发展贡献力量,为更多患者带去健康和微笑。